論顆粒機壓輥熱處理工藝的重要性
[壓輥環(huán)模 新聞資訊]顆粒機是壓制生物質顆粒燃料及顆粒飼料的設備,其中,壓輥是其主要的零部件及易損件,由于其工作繁重,工作條件苛刻,即便是質量再高,發(fā)生磨損現(xiàn)象也是不可避免的。在生產過程中壓輥消耗量大,所以壓輥的材質及制作工藝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顆粒機壓輥的失效分析
壓輥的制作工藝流程:下料-鍛造-正火(退火)-粗加工-調質-半精加工-表面淬火-精加工。有專業(yè)團隊以生產加工生物質顆粒燃料為題,對其磨損進行了試驗研究,為合理選擇壓輥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提供了理論依據(jù)。以下是研究結論和建議:
顆粒機壓輥表面出現(xiàn)凹坑、劃痕,由于砂粒、鐵屑等硬質雜質對壓輥的磨損,屬于非正常磨損。表面平均磨損量約3mm,兩側磨損量不同,進料一側磨損嚴重,磨損量為4.2mm。主要是由于進料后,勻料器沒有來得及將物料分配均勻,就進入了擠壓過程。
經微觀磨損失效分析表明,由于原料對壓輥表面軸向的磨損,壓輥表面材料的缺失是失效的主要原因,主要磨損形式為黏著磨損和磨粒磨損,其形貌有韌窩、犁壟、犁溝等,表明原料中的硅酸鹽及沙粒、鐵屑等對壓輥表面磨損嚴重。由于水蒸氣等作用,壓輥表面出現(xiàn)泥狀花樣,導致壓輥表面產生應力腐蝕裂紋。
建議對原料粉碎前加除雜工序,將原料中摻雜的砂粒、鐵屑等除凈,防止對壓輥的非正常磨損。改變刮板形狀或安裝位置,使物料在壓制室均勻分布,防止壓輥受力不均,從而加劇壓輥表面的磨損。由于壓輥主要為表面磨損失效,為提高表面高硬度、耐磨損、耐腐蝕性,應選用耐磨損的材質及適合的熱處理工藝。
壓輥材質及工藝處理
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壓輥的材料成分和工藝是決定其耐磨性的先決條件。常用的壓輥材質有C50、20CrMnTi、GCr15,制作工藝采用數(shù)控機床加工,壓輥面根據(jù)需要定制直齒型、斜字齒型,鉆孔型等,采用滲碳淬火或高頻淬火熱處理方式減少壓輥變形,熱處理后再次進行精加工,確保內外圓同心度,可使壓輥使用壽命更長。
壓輥熱處理的重要性
壓輥的性能須滿足:高強度、高硬度(耐磨性能)和高韌性,并且還要求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(包括良好的拋光性)及抗腐蝕性等。壓輥熱處理就是為了發(fā)揮其材料的潛力,提高其使用性能的重要工藝過程,對制造精度、強度、工作壽命及制造成本等有著直接的影響。
○同樣的材料,做過熱處理的材料要比沒有做過熱處理的材料的強度、硬度都要高的多,耐用度也要高的多。如果沒有經過淬火,壓輥的使用壽命就會短的多。
○想區(qū)別經過精加工的沒有熱處理生件和熱處理件,單靠通過硬度和熱處理氧化色是無法判別的,不想切割檢測的話可以嘗試通過敲擊聲音來辨別。鑄件和淬火+回火態(tài)工件金相組織不同,內耗有差異,通過輕輕敲擊應能分辨。
○決定熱處理的硬度會受以下幾個因素控制:材料牌號、尺寸大小、工件重量、形狀結構,后續(xù)加工方式等。例如用彈簧綱制作大型件,由于實際工件厚度很大,手冊中熱處理硬度是可以達到58—60HRC,結合實際工件是沒有辦法達到的。另外不合理的硬度指標,比如過高的硬度,就會損失工件的韌性,造成工件的使用開裂。
○熱處理不僅要保證合格的硬度值,更要注重其工藝選擇和工藝過程的控制。過熱的淬火回火可以達到要求的硬度;同樣,淬火欠熱,通過調整回火溫度,也可以湊合到要求的硬度范圍。
寶殼壓輥采用優(yōu)質鋼材C50,從源頭保證顆粒機壓輥的硬度和耐磨性,配合精湛的高溫淬火熱處理工藝,大幅延長了使用壽命。